联系电话:13102806620

河北经济日报《昂泰与机器人在新经济浪潮中共舞》

分享到:
点击次数:3532 更新时间:2016年04月01日09:12:22 打印此页 关闭

昂泰 与机器人在新经济浪潮中共舞 


□本报记者 陈海明 胡晓梅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则是具创新活力的市场主体。抓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未来。本报从即日起推出“科技型企业生长记”,聚焦快速发展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样本,看他们如何依靠创新破解“成长的烦恼”,同时探寻各地各部门如何推进改革创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环境。

      走进位于石家庄高新区科技中心内的昂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里十分安静,工程师们聚精会神地做着设计。大门口崭新的牌匾,昭示着公司的年轻。

      同样很年轻的是“80后”总经理李亚楠,面前摊开的日程表中,写满了大大小小的事项。他告诉记者,公司研发的码垛机器人、弧焊机器人等产品订单一直处于爆满状态。作为本地较早进入该领域的研发团队,他们在业内已经有了一席之地。在 “新经济”语境下,机器人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河北合伙人”痴心不改机器人研发

      “曾经,除了创意和梦想,我们赤手空拳。”2012年,李亚楠放弃高薪高福利的金饭碗,从工作了5年的一家国有大企业辞职创业。和李亚楠有相同想法的还有大学同学杨磊和黄圣楠。三个“80后”戏称自己为“河北合伙人”。

      “选择机器人这个行业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它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空间。”李亚楠说, “机器人是镶嵌在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是经济转型必不可少的利器。河北作为制造业大省,机器人应用有巨大的空间。国内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大多集中在研究所和高校,私人企业涉及的很少。我们想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当时,省内企业对机器人的接受程度并不是太高,李亚楠分析,主要是当时人工成本不像现在增长的这么快,企业更新改造的意愿还不这么强。但他们坚信自己的判断,当时更多的是做一些工业自动化项目,挣钱来进行机器人研发。

      开始时他们租了一套民宅,既是研发场所也是宿舍,好多订购的零件人家都不愿意给送。即使这般节省,资金链还是断了。无奈之下,只好再出去打工,由于他们都有雄厚的技术实力,每月每人能有2万多元的薪水,半年之后,他们带着凑起来的50万元“弹药”杀了回来,继续踏上追梦之旅。

      迎来工业机器人发展春天

      “这次回来,感觉大不一样。”李亚楠说,国家对机器人产业高度重视,扶持政策不断加码,“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成为热点,加之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产生的巨大需求,合力推动机器人产业站上风口,工业机器人迎来发展的春天。

      “我们对细分市场进行了深入挖掘。”李亚楠介绍,国外机器人品牌主要在汽车制造、焊接、搬运等总装、总成领域占主导,而国内量大面广的制造业对性价比较高的专用型机器人有很大需求。为此,昂泰公司设计制造出码垛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冲压联线机械手等十多种机器人,形成了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石化、食品、药品、饲料等行业。李亚楠以最受欢迎的码垛机器人为例介绍,如今多数中小企业生产全程基本不用人工参与,但到最后成品码垛时,最消耗人力。他们开发的码垛机器人能够替代人工实现货物的空间高速码垛和智能搬运作业,机器人“手臂”负重达到90公斤,通过更换手爪形式,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码垛、搬运场合,能够在粉尘污染场合使用,能24小时运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车间”。由于自主研发,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在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下,中小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更旺盛。”负责业务的杨磊说,他向企业推广机器人产品时,成功率能达到95%以上。特别难忘的是第一个订单,从与客户见面到签单,仅用了一个小时。机器人“加盟”该企业后,码垛环节上节省了6个人工。

      致力做河北“工业机器人”品牌

      从民房到小写字楼再到科技中心,公司在3年内实现了“三级跳”;从3个“合伙人”起步,到目前20多人的专业研发队伍,拥有8项专利,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冶金设备研究设计总院、北京建筑科技大学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回首昂泰的快速成长历程,李亚楠感叹:“必须靠不断的创新去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不断地创新才能走在行业的前头。”

      同样让昂泰人难以忘记的,是科技中心给予的诸多支持,租金优惠,政策宣讲,技术咨询,无偿的资金支持,在检验检测、大型仪器共享等方面提供的方便。“没有这些支持,我们在许多方面还得艰难的探索,这是一个让创业者后顾无忧的好环境。”

      “我们的目标是以规模化的专业团队、战略性的产品研发与创造性技术更新为客户创造价值,致力于成为河北工业机器人品牌!”为此,李亚楠制定了清晰的公司发展计划,近期继续扩大工业机器人发展规模,依托京津冀的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重点发展高速搬运机器人、重载码垛机器人、喷涂机器人、关节型机器人、模块化及UL机器人、全方位移动机械臂等。

      李亚楠说,机器人产业正在发生一场“内部追赶”。服务机器人即将超越工业机器人,成为规模最大的品类。因此必须前瞻性地发展服务机器人,未来两年他们将重点发展医疗手术机器人、家政服务机器人、智能两轮车机器人、教育娱乐机器人等,之后扩展到特种机器人方面,如水下机器人、防控排爆机器人、建筑机器人等。同时将加快发展纳米材料、碳纤维材料、复合材料、难加工材料等机器人用先进材料与加工技术,超前部署基于物联网、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以及多门类科学交叉融合的“下一代机器人”技术储备。

      他给记者演示了他们最近开发的专门针对中风患者的“关节手”康复机器人和针对营救落井儿童的“小口径救援设备”机器人,“这些产品短期内可能无法给公司带来明显效益,而且其研发非常烧钱,但机器人行业竞争如此激烈,不发展就是倒退,持续创新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上一条:聚焦“两突破”“三提升” 实现机器人产业新突破 下一条:长江日报《机器人大会开幕 中国机器人纳入创新优先重点领域》